技術文章
質量是一切的基礎,沒有質量,談什么品牌、發展和競爭。尤其是對于我們企業來說,質量更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。假如想打造自我的重要品牌,質量重要是其中*的前提之一。
就像一臺機器,是由成千上萬個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,一臺機器正常運行的效果取決于每個部件是否正常,功能是否施展出來,配合是否正確到位。而我們每一位員工,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零部件。關心企業的發展,就需要從我做起,施展我這個“零部件”的作用、并且配合好附近“齒輪”的運行。質量在我心中,質量是人控制的。無論在什么情景和前提下,人的因素是關鍵,人是治理機器的主體,人決定質量,而非機器決定質量。質量也是一種職責心的培養。實際上,我們都明白,產品質量是企業每一個員工干出來的,而不是質檢員檢驗出來的!所以進一步提升職工的業務素質,把產品質量深入到每個職工的心中。嚴把質量關,從此刻做起,從我做起。
質量在我心中,夸大的是人的職責。假如發生了質量問題我們都推開,那么,怎樣生存,這是一個立場問題。拒絕承擔個人職責是一個易犯的錯誤。其次,不能因為認錯而指責某人,也不應當因為認錯而要其負起過失的職責,把矛頭指向他。多數情景下認錯有助于事情的解決。我們來看看一個孩子撞桌子的故事:小孩兒不細心撞到桌子上,大哭。中國媽媽和日本媽媽對這件事情的立場是不一樣的:中國媽媽往往第一個動作是打桌子,當然這是哄小孩兒的一種方法,可是在無形之中告訴孩子,是桌子撞了孩子,不是孩子的錯,職責在別人。
日本媽媽會把孩子帶到桌子旁邊說:“來,再走一次。一個人跑步會撞到桌子有3個原因:第一個是小孩兒跑步的速度太快,躲閃不及;第二個是小孩兒的眼睛一向看著地沒有留意前方;第三個是小孩兒心里面不明白在想什么,你是哪一種呢”從上頭的小故事能夠看出,日本的教育十分留意對孩子職責心的培養,桌子是沒有生命的,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職責歸咎于桌子,推卸職責是不可取的。此刻從“人的職責心”這個角度來論述質量在我自我的把握中,就是培養和總結我的質量意識和職責意識。每個人都要為質量工作負責,可是,不要把質量題目推給別人,由于:質量在我心中。